当代书画家:陈忠康(照片)

   一、临摹是怎么回事?这必须对临摹的流程有所考察。我认为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起点)对象——看(观察)——体验——心理传递——手部反映——落实纸面

  第二,对照——纠错——再次心理体验——加强记忆(终点)

  第三,再一次轮回

  无数次下去……

  这是一个无数次的“试错——修正”的过程,任何的临摹都不能百分之百接近原帖。可以说任何临摹都是意临。真正的形似存在于理想中。

  临摹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入古深浅就看这了。

  因此,这么看的话,形的逼真很重要,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逼真的笔触模仿是根本无法体验古人的书写情境和心理状态,就是不能入古。因此,所谓的造假的模仿我也认为很有必要,起码是检验书写者的能力的一个考察手段。

#p#副标题#e#

   二、“神”本来是不存在的。任何的神都依附于物质基础。形,不存在神似而形不像的临摹,但存在形即使不似而神不错的临摹(历史上成功的意临都这么干)。分析来看,不同效果的神都对应不同的形。通常认为的“神似而形不似”只是读者的一种误度,一种心理认同。

  形不是指表面的,那是僵尸。形有肉、筋、血等,临摹摸的好的话,都应该出来,神也随之而生。把位置与神采对等是古人的一种描述方式,有其意义,但未必准确。

  在临摹中一般使用“形、神”之二元概念,只能针对一种模糊的大方向,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决定的对书法一种描述。有时管用,有时却会被这种概念所误导,是语言的无能,没办法。这对概念在具体的运用时还要很多内容要补充进去,才能丰满。

   三、古人或传统的最好东西都凝聚在经典书法里面,不论是以前、现在或将来,人类精神生活的好东西就在那里。现代人善于夸大某些感觉,以为那就是现代精神,并崇拜它,搞一些艺术的造反,也确实是反映现代精神的,但这种现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大有问题。人类是渺小的,它真正值的尊敬的价值也许不多,而这种价值很可能不存在现在或将来,也许就存在于以前。所以,某种意义说,我们尊古是对人类真正意义的回归和一种宗教式的崇拜。至于其他如创造性之类的追问就变得没有意义。

#p#副标题#e#

   四、造就一个书法大家的程序或学习史的起点肯定是日常书写,而中间是日常书写的技术积累,最终是日常书写达到艺术性的高境界,就是历代书法大家所达到的水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那种水准?临摹大概是现在书法活动中解决此问题的不二法门。

   五、临摹的效果决定于认识,决定于对范本的心理体验程度。心理体验中有个心理筛选问题。

  人们面对范本,总是注意到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总是看到或选择其乐于接受的东西,视觉的发现要经过心理的过滤,这就是筛选。

  任何人都会存在心理筛选问题,因此任何人在临摹时都会有局限。好的临摹应该克服因心理筛选而忽略的信息。

  临摹中“视而不见”的情况太多了。

  针对被忽略的信息要经过感觉系统的反复检验修正,即培养“修正的眼睛”。很多人临的不像,不会看(观察),甚至临得一塌糊涂还自鸣得意,这不奇怪,只因为他没训练“修正的眼睛”。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