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1996年产的一得阁墨汁掀起了一股收藏热,成为业内人士以及书法画家的头号收藏对象。说起“一得阁”墨汁,想必习过国画,练过书法的小伙伴都不会陌生。国内不少优秀的书画家,小时候第一次执笔学画,用的就是一得阁的墨汁,有些甚至终其一生,都再没有用过其他品牌的墨汁。中国近现代的书画家,无法举出一例,是没有用过一得阁墨汁的。因此,一得阁墨汁在国内的艺术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但这个老字号品牌,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也与大多数老字号一样,曾经历了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磨难。如今的成就与辉煌,也是一得阁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本期,值参观“北京文房四宝博览会”之际,《国际文仪》特邀采访了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王杰先生(下文简称“王总”),给我们聊聊一得阁近年来的发展。
 
IOS:王总您好。很荣幸您能接受《国际文仪》的采访。一得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并不会陌生,但对于一得阁这个品牌的历史却知之甚少,能否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品牌历史呢?

王总
:1865年,谢崧岱先生在北京琉璃厂发明了墨汁,“一得阁”墨汁也由此诞生。在此之前,文人书写作画用的都是墨块,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第一瓶墨汁就是一得阁墨汁,一得阁的品牌发展史,也是墨汁行业的演进史。

在过去的153年里,一得阁凭借良心、优质的墨汁产品,获得了大众的喜爱,也成为了行业内的标杆。2006年,一得阁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2014年,“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5月1日新出台的《文房四宝 墨汁》国家标准,我们公司的何平老师就参与了起草工作,“标准”里面的很多数据都是以一得阁墨汁的质量检验作为参考的。最近,一得阁更是被评为文房四宝百家名店首批十佳之一,这也是国家对我们的肯定。
 
IOS:据我们所知,近年来一得阁在企业性质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对企业经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王总
:作为一个百年品牌,一得阁经历了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时期。体制上从个体作坊,到公有制企业,再到现在的股份制公司,几代一得阁人在辗转变化中适应和发展。在转型的过程中,一得阁内部也存在很多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思维方式落后,观念陈旧;人才流失、匮乏;生产效率低、质量不高。同时,外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受到了压缩。可谓是内忧外患,内外交困。

在转型之后,我们新的管理团队接手了一得阁,通过引进人才、请回老师傅、严把质量、规范生产等一系列措施,对公司人员的构成、销售的模式、产品的结构等都进行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并解决了公司存在的问题,使“一得阁”又重新振奋了起来。
 

 
IOS:据我们所知,之前因为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一得阁墨汁的质量也有所影响,甚至有新闻报道过墨汁发臭的消息。对此,一得阁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王总
:之前,一得阁墨汁确实出现过质量的问题。历史上,“香”、“黑”、“亮”、“稳定”向来都是一得阁墨汁的特点,这也是消费者爱用一得阁墨汁的原因之一。而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一得阁的品牌形象、产品口碑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那段时间,恰逢就是一得阁内部进行调整的时候。企业改制之后,我们的新团队接管一得阁,马上分析了问题所在,认为要将眼前必须达标的硬性指标,和长远保证质量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实施了几个措施:

一是在观念上,明确质量的重要性。生产型企业,特别像一得阁这种老字号企业,在使用者的心目中,在市场上,如果要确立一个牢固的地位,必须质量合格,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

二是树立严格的保证质量的规章制度,强调检验在生产环节中的作用。墨汁生产出来之后,需要在墨池里面沉淀48个小时。之后需要经过七至八项的质量检验,必须都合格后才能装瓶上市,有一项不达标都无法上市,这是我们设立的一个硬性的规定。所有的检验,都要留备查,留样本,进行存档,这是在硬性的要求上,所实施的刚性措施。

检验是质量哨兵,只对总经理一个人负责。质量出问题,检验下岗,任何人不可以干扰检验人员的工作。严把检验关,这不仅是对总经理负责,还是对墨汁使用者、对品牌形象负责。

刚接手一得阁的时候,坦率地说,当时产品的合格率仅有40%,如今1个月内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4%,这是一得阁历史上少有的水平,今年1月份更是达到了100%,这更是一得阁历史上所没有的。有这样的成绩,并不是我们的检验标准降低了,而是我们的工艺和工人的技能在严格的规范下提高。

三是培养人才,增加新鲜血液。人才流失,观念陈旧也是导致一得阁质量出现问题因素。为此,我们招聘了约40多名大学生,他们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如今,这批年轻人从刚开始对一得阁知之甚少,能够在企业运营上给出合理性的建议,成为了一得阁的年轻骨干。

经过这样的一系列管用的措施,一得阁很好地解决了质量的问题。
 

 

IOS:如今很多传统工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在技艺传承上,一得阁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又有何对策?

王总
:我们当然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一得阁的墨汁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墨汁的配方是国家级保密项目,通过一代一代的技工传承下来。

我们平时使用墨汁很简单,倒出来就能用了。但是从原材料到生产出墨汁,却需要五十多道工序,想要生产出好墨汁,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愿望,所需要的是工人们的技艺和经验。

但是随着制墨的老师傅们逐渐退休,一得阁也面临着技术骨干缺失、技艺失传的困境。新来的学徒无人带领,无人给他们传授经验,这也是之前导致墨汁的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对此,我们将一得阁的老技工返聘回来,当老师,带学徒。2016年还举行了拜师收徒的仪式,9名徒弟依照传统礼式分别向3位一得阁墨汁技艺传承人行拜师礼,正式成为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这也使得一得阁的传统技艺,获得了后继有人的保证,使后继无人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IOS:如今一得阁的产品结构和产品品类是怎样的?与企业转型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吗?

王总
:我们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当然是靠产品说话。

首先,产品结构要合理。企业转型前,一得阁的产品结构非常不合理,呈橄榄形,中间大,上下两端也是圆圆的,上方没有突出的高端产品,下边也没有一个踏实的底座,缺乏基础性的产品,从长远看,初学者选择一得阁产品的就会越来越少,对一得阁的品牌也会越来越陌生,缺乏了对品牌的认知,这批使用者未来会选择一得阁墨汁的概率也会变得微乎其微了。

因此,企业改制后,我们对产品结构做出了较大的调整,采取稳定中间,发展两端的战略,如今的产品结构呈宝塔型,基础牢固踏实,也开始研发出高端墨汁。比如,基础型的墨汁,我们推出了一得阁练习墨,占如今的一得阁墨汁销量的三分之一。我们把这款墨汁的价格定得何地,更多地是希望通过这款墨汁,为弘扬传统文化服务,能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触到,喜欢上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作出贡献。

另外,墨汁在一得阁诞生,但在高端墨上,台湾和日本的墨汁都曾一度超过了我们。但改制后通过加大对产品研发的力度,我们也推出了很多高端墨,获得了很多艺术家的肯定。今后在这一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的。

 
 
IOS:您对现今文房四宝市场有怎样的看法?觉得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对一得阁是否会有所影响?

王总
:从宏观上看,国家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大方向。从注重快速发展到强调质量发展,能使得文房四宝市场的发展更加稳定、健康,这对一得阁也存在积极的影响。“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之过去要高得多,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比如大力推行“书法进课堂”,增加老字号企业非遗项目的补贴等举措,为我们这些老字号企业营造了很好的外部坏境,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条件发展自己。
 
IOS:一得阁未来有何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王总
:我们的目标当然是希望每年都有增长。2016年底,自新团队接管了一得阁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一得阁的生产及销售水平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017年,一得阁生产增长了30%,销售增长超过了50%,这样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前面提到的继续对用人及产品做出调整以外,在销售上,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原来传统的销售方式,做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这方面如今也已经慢慢在实施当中,我们在京东、天猫都开设了旗舰店,2017年网店销售额达约2000万。

另外,我们也希望在各个省份,特别是在一些用墨比较集中,传统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培养销售总代理,设立旗舰店和专卖店,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在线下体验一得阁的墨汁。

在未来,我们更是希望能总结到更加成熟的经验,帮助更多像一得阁一样的老字号企业走出困境。在成立的153年里,一得阁在文房四宝领域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得阁也理应起引领的作用。
 

 
IOS:您有什么话想通过《国际文仪》传达给消费者?

王总
:非常感谢一直以来大家对一得阁墨汁的关注与支持,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上能够做出贡献。

    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提个小建议:墨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兑水使用,但切记兑水的时候要兑熟水,不能兑生水。因为一得阁墨汁里面含有动物骨胶的成分,加的防腐剂是无害标准的,如果兑入没有消毒过的生水,就等于降低了墨汁的防腐度,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问题,对画作的保存也会很大的影响。
 
墨汁是有温度的,一得阁更是有着“一艺足够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的情怀,服务于天下的大志。期待在未来,一得阁能够用墨汁描绘出传奇,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特色产品介绍:

 

 
基础墨汁:一得阁练习墨
价格偏低,适用于初学者
 
中等墨汁:一得阁墨汁

 

 
价格适众,是多数消费者的选择
 
高端墨:云头艳

 

 
墨香独特,广受书画家的喜爱
 
来源:国际文仪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